“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紫砂壶——茶、陶文化相容的经典-和记娱乐网站

[编辑:白云峰]

自6月8日起,为期两月的“盛世清尚——宋代茶文化展”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隆重举行。展览会以宋代茶文化为主题,共计展出宋代代表性茶具及相关书画作品140组。中国茶叶博物馆精心策划了此次展览会,旨在系统地为广大市民游客展示最具深度的茶文化。

茶文化可以说贯穿中华文人文化的始终,绵延千年,经久不衰。《神农本草经》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叶因此进入华夏子孙的日常生活中,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茶文化一直被视为探究古代文人雅士“清”、“闲”生活的要素。古代文人崇尚清闲雅致慢生活,茶也一直被视为文人墨客的代表物。茶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中衍生出了许多傍生文化。

正如好酒须得好杯装,不同品质的茶也须得不同种类的茶具配置。由此茶文化衍生出了壶文化。关于茶文化和壶文化有一句很形象的比喻“水为茶之父,壶为茶之母”,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和壶一直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关系。如果说茶中精品是西湖龙井,那茶壶名品当属紫砂壶了。紫砂盛行于陶都江苏宜兴,至今已发展成闻名世界,独秀于陶瓷之林的一个艺术门类,既与茶文化的发展紧密结合,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情文化。

紫砂壶体系,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因此紫砂壶又名宜兴紫砂壶,而紫砂器的制作工艺也已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秉承着对紫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宜兴当地也成立了很多政府和民间的紫砂文化研究组织: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宜兴市政府合作建立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刘红仙女士个人独资创办的宜兴大自然紫砂研究所,顾卿赟担任创意总监;位于宜兴丁蜀镇紫砂博物馆的宜兴紫光阁紫砂研究院等等。这些紫砂文化的研究组织在开展紫砂历史研究和繁荣紫砂艺术创作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传不仅要传承,更要求创新。如果说茶的传承靠一代代的文化基因,那壶的传承只能靠人。一代又一代的手艺人作为宜兴紫砂陶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都在为了紫砂陶的传承和创新尽着自己的努力:倡导古法制壶的邢洪林是其一,青年优秀陶艺家顾卿赟也是之一,陈鹏欢更是辞掉安逸高薪的工作投身紫砂事业,这些新生代的紫砂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积累与沉淀,尽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在壶文化里,国内现在也有不少制壶工艺大师,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亚麟,他提出的壶艺“五美”理念,赋予了紫砂壶思想感情和艺术创意的美感;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刘红仙,她在不断的设计更新紫砂壶的过程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这些传统工艺,师徒口传身教仍然是最直接的方法。刘红仙有一个非常有灵气的徒弟——顾卿赟,他曾赴德国福特旺恩大学攻读硕士,自2013年毕业回国后,便跟随刘红仙老师学习紫砂设计创作,至今已有过不少作品,也为紫砂文化的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茶、陶文化源远流长,相伴而生。紫砂壶作为二者相容的经典承载了茶、陶的雅致与醇厚,终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和记娱乐网站
网站地图